SIDW·案例 | 周一鸣:对话过去,收藏未来/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史馆

 
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:“历史,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。”
现今是过去的延续,与屠元博广场相依的灰白色建筑——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10周年校庆院史馆(以下简称:校史馆),在三易其地、改版四次之后,最终以新的模样展现在人们面前。
设计师以尊重历史文化的设计态度出发,通过对省中人文历史的解读,确定了校史馆新中式设计风格,采用“中西合璧、与时俱进”的设计理念,而这也正与省常中建校初办学理念、民国式校园建筑风格所体现的精神不谋而合。
 
于110周年校庆之际,校史馆焕发新生,为校师生再次揭幕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省常中记忆。
设计师通过对馆址环境的分析,确定营造具有江南园林意蕴的空间。校史馆由一个廊连接两个厅组成,廊外翠竹丰茂、绿植优美,设计中因地制宜,用透景、借景等园林设计手法,将厅廊空间、内外空间巧妙融合。
相较于新颖的设计,设计师选择退一步思量。以常规的设计手法实现了非常规的视觉印象,摒弃浮华的设计,衍脉自深厚邈远的百年老校的历史文化。将眼光倒带回那个年代,解构出旧建筑体中,圆弧、对称等设计语汇,并融入此次的设计概念。
 
当访客莅临参观时,校史馆的魅力不会被好室设计宣兵夺主,而是衬托其历史份量,在不经意间看见设计的传承。
 
走进校史馆的廊道,墙体与光线自由穿插,营造空间与光线的对话。利落的光线、素朴的墙体,充满着温和的力量,为空间带来流动性和明显的方向性,并引导人的视线和行为,动态与张力在此得以延伸。
看着悬挂在两侧的学校名人简介,于廊道里,共荣之情悄然而生,弥漫心间。
 
省常中校训“存诚、能贱”,可以阐释为内心品行的方正、智慧行为的圆融,由此确定校史馆设计主题为“方圆”以校训阐释推演得到的设计形态语言。
 
通过变化、虚实、关联、印衬、框景等空间处理手法创造出虚实相间、高低错落、趣味盎然、富有活力的空间形象。
 
在校徽上提取青与蓝,淡化、雅化后运用于室内,形成暖色调的历史厅和浅蓝色调的现代厅,对比统一,变化协调。以校园文化提炼设计主题,以无形统摄有形,以有形映照无形,树立中正宏大的格局气象。
 

在设计细节上,设计师从中式传统经典如学府建筑的的门头样式、江南园林窗洞样式、传统书画条屏、长卷等样式中提炼、简化、抽象、演绎,原创设计了门头、单元题头、排版构成,创新处理中式元素并运用在展项内,优美协调、富有内蕴。
 
展厅采用星空顶寓意省中人才济济、星光灿烂;校友廊采用云空顶,与廊外风景融合,寓意胸襟开阔、云淡风轻。
应用弹性开放的设计理念,在展示的关键部位植入现代媒体技术,丰富了展示效果,也便于校史馆内容更新、技术提升。设计师希望采用简洁的设计语言表达丰富的设计内涵,更希望可以站在前瞻、国际的角度,树立一个独特的、彰显省中精神的校史馆。
校史馆里新增了『怀旧办公室』区域,复原学校早些年间的办公室场景。一砖一瓦一器一物均尽力地留存了年代的文脉,运用常州特色建筑元素,复原早期学校办公环境,解构历史的旧,融合时代的新,在这个历史的旧与时代的新交织里,空间得以激活、文化得以新生。
“万卷古今消永日,一窗昏晓送流年”,有一几一案,精良器陈,有卷册满目,盈盈墨香,倏忽引发心灵的遐想,让人感受到内心宁静的同时,体味到一种岁月绵长、来日可期的的轻柔与生动。
静观日出日落。省常中校史馆仿佛渗透于时间的潮流之中,与自然并肩,同光阴对话。盼其在时间的长河中,让人在留下情感的印记,触动感知与记忆,校史馆于省常中教书育人的日常里记载着中更多有趣的印记。
 

 
关于设计师
周一鸣
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
设计艺术学院教师、副教授
高级室内建筑师
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
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理事
人物经历:
2001年起从事室内设计教学、科研与工程设计实践工作,曾获得教育部艺术类教指委青年教师讲课比赛“金教鞭”奖、江苏省教育厅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、常州科教城优秀青年骨干教师、常州工程学院艺术类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。
主持设计常州第一人民医院院史馆、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10周年校庆院史馆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60周年校庆院史馆、常州石墨烯展示馆、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、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等文化类、文教类室内设计项目三十余项。在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、作品二十余篇,主编教材两部,主持省级课题四项。
 

 
2021上海国际设计周
魔都上海·设计之夜
12月11日-14日
上海展览中心
Waiting for you

—— END ——